事业单位考试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笔试,二阶段是面试。笔试一般会考《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前者和公考的《行测》基本一样,一般只是题量与题型难度有差别;后者包括面比较广泛,会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时事、哲学理论等等内容;另外还会有一定的专业课目考试。
考编制主要分为公务员考试和
事业单位考试两大类,它们的考试科目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核心信息,可以帮你快速了解全局:
| 考试类型 |
公共笔试科目 |
专业笔试科目 |
面试形式 |
| 公务员考试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申论》 |
部分特殊岗位(如公安、银保监等)
有专业科目考试
|
多以结构化面试为主 |
| 事业单位考试 |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职业能力测验》
(职测)《综合应用能力》
|
部分专业技术岗位(如教育、医疗等)
有专业科目考试
|
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说课等
|
公务员考试科目详解
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以下科目,目的是筛选具备从事机关工作基本能力的人才。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测):这门科目全是客观选择题,核心是考查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它主要包含以下几大模块:
常识判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科技等多方面,需要广泛的知识积累。
言语理解与表达: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数量关系:主要是数学运算,考查理解和处理量化关系的能力。
判断推理:包含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资料分析:需要根据统计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进行快速计算、分析和比较。
《申论》:这是主观性试题,可以理解为基于材料的作文。它模拟了公务员的日常工作,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级的岗位,申论试卷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例如,省级以上职位更注重宏观分析和论证,而市地级以下职位更偏向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和执行。
专业科目:报考部分特殊岗位的考生需要加试,例如公安系统的职位需要考《公安专业科目》一些外语类或金融类职位也会有相应的专业考试。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详解
事业单位考试科目组合更为多样,具体取决于报考的地区和岗位。
《公共基础知识》(公基):这是事业单位考试中最常见的科目之一,有时也称为《综合基础知识》它的内容非常广泛,覆盖政治、法律、经济、管理、人文、历史、科技、时事等,可以理解为“百科知识”的集合。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测验》(职测):这门科目与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本质相同,在内容模块和题型上非常相似,可能只在题量、难度上略有差异。
《综合应用能力》:这个科目与《申论》类似,也是主观题,但更侧重于考查在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对材料的综合分析、公文或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以及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专业科目:对于教师、医生、会计等专业技术性强的岗位,笔试通常会加考专业课。教育类:常考《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
卫生类:常考《医学基础知识》或《卫生公共基础知识》其他专技类:如计算机、审计财会等,会考查相应的专业知识。
考编考公备考与选岗建议
关注官方公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考试科目和形式可能存在差异。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报考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或人事考试网发布的招聘公告。备考前务必仔细阅读公告确认具体的考试科目。
结合岗位备考:在选择岗位时,可以考虑自身的专业、学历等条件,选择限制较多、竞争相对较小的岗位。同时,根据岗位类别(如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等)来确定备考重点。
面试准备:公务员和
事业单位面试都极其重要。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要有意识地训练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能力。可以提前了解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流程和技巧。
希望这份详细的科目梳理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备考之路。如果你对某个特定地区或者某类岗位(比如教师编、医疗编)的考试有更具体的疑问我很乐意提供进一步的信息。
【图片】事业单位1v1推广「跳转易聊」-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