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广东、云南、北京海淀等多地
事业单位公告齐发,合计新增岗位逾两万,把“2026事业编扩招”推上热搜。官方文件没有统一口号,却用实际数字给出答案:扩招并非传言,而是正在进行的地方稳就业行动。
2026事业编扩招是真的吗?于2026年事业编是否会扩招,根据目前官方发布的信息,2026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确实有扩大趋势,这主要是为了落实国家关于稳就业、促就业的决策部署。
多省数据验证扩招事实
广东2025年集中招聘高校毕业生15381人,比2024年增加2460人,增幅近两成。云南2025年发布两批公告,共招5354人,全部纳入编制管理,较2024年上涨约12%。北京海淀、平谷下半年联考合计182人,虽总量不大,却打破了“北京事业编压缩”的旧印象。延安市面向高校直招162名硕士以上人才,市直、县直岗位同步放出,显示基层同样缺编。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部分地区2026年度
事业单位招聘的动态,你可以快速了解:
| 地区/系统 |
招聘动向/计划 |
关键信息 |
| 国家层面 |
盘活编制资源,加快招聘 |
国家方案提出,将盘活教育类、卫生类等事业单位编制资源,并加快招聘组织。 |
| 内蒙古自治区 |
首批计划招聘 10,710 人 |
已于2025年9月率先启动,是全国首批启动2026年招聘的省份之一。 |
| 天津市 |
要求提高招聘效率,加大应届生招聘力度 |
2026年度招聘计划中,定向招聘应届毕业生人数需占50%以上。 |
| 教育部直属单位 |
公开招聘120名应届生 |
共有22家单位参与,提供了83个岗位。 |
| 多地市、县 |
已陆续发布招聘公告 |
例如湖北宜昌市-2、广东陆河县-7、浙江永康市等均已启动2026年人才引进或公开招聘。 |
政策与趋势解读
综合目前的各项信息,2026年事业编招聘呈现出一些积极的趋势:
国家政策引导扩岗:国家层面已明确要求盘活各类事业单位的编制资源,并加快招聘速度,这为2026年的事业编扩招定下了基调。
招聘启动时间提前:为了更早释放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很多地区像内蒙古、天津都提前谋划并启动了2026年的招聘工作,好让岗位能更快地到达求职者手中。
招聘名额可观:从已公布的数据看,仅内蒙古一地首批征集岗位就超过1万个,显示出各地为吸纳就业提供了可观的名额。
面对扩招如何把握机会
面对可能的扩招趋势,如果你有报考的打算,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关注官方信息渠道:最权威的招聘信息都发布在各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人事考试网以及各区县政府官方网站。建议定期浏览你心仪地区的这些网站。
留意应届生政策倾斜:很多地区的招聘计划都明确向应届毕业生倾斜。如果你是应届生,可以特别关注那些仅限应届生报考的岗位,这类岗位能帮你过滤掉大量有工作经验的竞争者。
提前准备考试:事业单位招聘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常见的有《职业能力测验》《公共基础知识》以及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提前了解和备考。
扩招背后有哪些逻辑
稳就业:教育部、人社部2025年连续发文,把“公共部门吸纳毕业生”列为硬指标,事业单位是主渠道之一。
强基层:乡村振兴、应急防汛、基层医疗等领域编制缺口大,云南、陕西等地将六成以上名额下沉到县乡。
补人才:地质调查、环保监测、大数据中心等技术岗集中放出,自然资源系统仅湖南一省就计划新增博士岗7个。
资金保障:四川等地明确,因扩招带来的工资总额增加,可一次性核增并计入下年度预算,单位不再“有岗无钱”。
考生应注意的三点变化
条件细化:2026年公告普遍加设“岗位适配性”要求,教师资格、医师执业证等成为硬门槛不再放宽。
流程电子化:报名、资格初审、缴费、准考证打印全部线上完成,逾期系统关闭,不设现场补审。
考核分类:公共科目依旧考“职测+综合”,但专业科目权重提高,医疗、地质、工程等岗位笔试占比已升至50%。
数字不会说谎,从岭南到陕北,事业编席位确实在增多。扩招不等于“放水”资格审查、专业测试、差额考察环节依旧严格。及时查看本地人社部门公告把学历、资格证、工作经历逐项对照,符合条件就尽早报名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到自己身上。
【图片】事业单位1v1推广「跳转易聊」-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