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政审是公务员录用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考生能否最终入职。随着制度不断完善政审内容从传统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扩展至网络行为、征信记录等新领域。本文由上岸鸭小编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及多地实践案例系统梳理公务员政审的核心内容与审查标准助考生提前规避风险。
一、政治立场审查
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政治可靠性是政审的“第一红线”。审查重点包括:
言论与行为合规性:是否在公开场合或网络平台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如社交媒体历史记录、朋友圈转发内容等。
亲属政治关联:直系亲属(父母、配偶)是否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如叛国、间谍活动等。政法及涉密岗位审查范围扩大至三代直系亲属若直系亲属在境外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且考生无法划清界限将直接淘汰。
组织纪律性:是否参与非法组织或活动,如邪教、恐怖组织等。2025年多地政审明确要求考生提供无参与邪教活动证明。
二、道德品质审查
2025年新规首次将道德品质正式纳入政审范围审查维度从“工作表现”延伸至“生活作风”具体包括:
个人征信记录:考生及父母的征信状况被纳入重点审查。频繁网贷、信用卡逾期(如连续3个月或累计6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等行为,将直接影响政审结果。甘肃等地公务员考试明确要求考生提供个人征信报告,父母征信问题可能牵连子女报考公检法岗位。
生活作风问题:婚内出轨、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行为一经查实直接淘汰。2025年某地政审中一名考生因大学期间存在“非婚生子”行为被认定为“生活作风瑕疵”最终未被录用。
邻里社区评价:通过走访社区、学校或工作单位了解考生是否存在长期拖欠物业费、邻里纠纷等行为。应届毕业生需由学校出具现实表现材料,待业人员则由社区或村委会开具证明。
三、法律纪律审查
法律底线是公务员不可逾越的红线,审查范围包括:
刑事犯罪记录:本人或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如醉驾、故意伤害罪等)普通岗位可能酌情通过,但公检法司及涉密岗位基本“一票否决”。2025年政策明确考生曾被行政拘留的一律不予录用。
考试违纪记录:公务员考试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将记入档案政审时“一票否决”。某考生因高考作弊被记入档案报考公务员时被直接淘汰。
行政处罚与党纪处分: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撤销党内职务以上处分未满两年的考生政审不合格。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如2021年前未婚生育未缴纳社会抚养费)仍可能影响部分省份政审结果。
四、函审和面审
函审:档案审查的深度核查
招考单位通过调取考生档案重点审核“三龄两历”(年龄、党龄、工龄、学历、工作经历)是否存在涂改或矛盾。档案中若出现学习经历断档且无法合理解释可能引发进一步调查。
面审:实地走访与谈话调查
考察组会前往考生所在学校、单位或社区,通过与老师、同事、邻居面谈了解其日常表现和社会评价。应届毕业生需提供学校出具的现实表现证明在职人员则需单位盖章确认工作表现。
【图片】一对一考公规划咨询推广-JS